资产回收率不高
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主要集中于国有企业,其形成既有技术性原因,也不乏制度性因素,从某种程度上讲,我国的不良贷款问题也是个财政意义上的问题。但不幸的是,目前很难完全依靠国家财政解决如此庞大的不良贷款问题。
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结构不容乐观。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接收的不良资产多为无担保贷款和4年以上的问题贷款,而且,较易回收的房地产资产仅占7%左右,大多数为不易回收的制造业资产。而美国重组信托公司RTC当年管理的不良资产中,房地产资产占到了46%。根据国际经验,我国不良资产回收率不可能太高。
定价问题是核心
不良资产定价是不良资产处置中的技术难题。和一般的资产处置相比,不良资产处置有自己的一些特点。首先,不良资产本身就是有价值流失的资产,因此,处置过程中发生损失是必然的,处置追求的目标也应该是损失最小化,而非收益最大化。其次,不良资产虽然“不良”,但也是一种可利用的经济资源,蕴藏巨大价值。同时,不良资产处置存在“冰棍效应”,也即处置资产随着时间推移,价值流失会加快,收回的难度系数不断增大,所以,迅速处置是通用原则。这也是不良资产处置面临的挑战所在:如何在加快处置和提高资产回收率,尤其是现金回收率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。
不良资产处置价格是高还是低,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。从定价原则来说,不良资产的定价和一般资产无异,即建立在资产处置预期能回收的未来现金流的基础上。具体价格的确定,则是谈判过程中各方协商的结果。
四大问题阻碍回收
目前我国不良资产回收率不是很理想,主要原因为:1.我国不良资产结构所限,导致未来现金流难以预测,而且回收预期不高;2.缺乏合理价格形成所需的发达的市场体系,进一步导致了资产回收预期不高。包括充分的买方和卖方市场,发达、多层次的资本市场(提供不良资产处置所需的各种工具),处理抵押品所需的房地产二级市场、抵押品市场等。我国不良资产处置市场不仅不健全,且规模小,难以满足大规模处置的交易需求。3.缺乏合理的价格形成所需的外部环境,如完善的法律环境,社会信用体系,审慎会计制度,充分的信息披露机制等。4.缺乏科学的定价手段。我国对不良资产评估的规定近乎空白,既缺乏对不良贷款的准确分类,也缺乏科学的不良资产评估方法。
监管不容忽视
不良资产的处置涉及到公共资金的使用和支持,必须接受监管。监管的目的在于:尽可能加快处置速度;尽可能减少公共资金的使用;尽可能减少对金融系统的冲击;确保透明、公正的处置程序,防止道德风险。
监管部门的主要职责应在于:正视我国不良资产的规模问题,制定详细、系统的不良资产处置计划;培育潜在的机构购买者,鼓励包括民营资本和外资在内的投资者参与处置,并保证不同市场主体的平等参与;督促建立起不良资产处置的规范流程,加大招投标、公开拍卖、竞价出售的市场化处置力度,做到信息披露充分,程序事先公开,交易公平透明,推进资产处置的公开化和市场化;加快培育不良资产处置所需的多层次市场体系,完善所需的法律、会计、信息披露、支付清算体系等必要外部环境。
链 接 美国RTC的做法
美国重组信托公司RTC(Restructuring Trust Corporation)在出售不良资产时严格遵循一整套的标准程序,这一程序事先通过资产处置手册予以详细公布。RTC对大多数的不良资产通过招投标竞价出售,竞标前,由RTC负责把同类资产打包,并预估每个资产包的回收价值,RTC在此基础上对不良资产处置进行监控。对不同类资产的处置,RTC采取标价出售、公开拍卖等方法,有时鼓励“卖方融资",也就是把资产出租给买方。在处置的后期阶段,RTC大量使用证券化的处置手段,不良资产被更进一步细分,以便吸引更小一些的买主。(经济日报)
- 发表评论
- 我要纠错